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1月3日下午,我校邀请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边和平教授作题为《从“意思”到“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精彩呈现》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周文超、全体在盐思政教师以及部分辅导员和公共基础学院教师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院长袁金勇主持。
边和平教授从自己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切入,就“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精彩思政课”进行系统辅导与精彩示范。他认为,要使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意义”,对学生的成长有启发、有触动、有影响,必须做到理念有“魂”、内容有“料”、目标有“法”、意见有“疑”、兴味有“趣”、表现有“力”。他强调,思政课堂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以教师主导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心里想着学生,眼里看着学生”,时刻为学生“搭梯子”,做到逻辑上的引导、情感上的共鸣。随后,边和平教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何为英雄?”、“护航-维护宪法权威”为例,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微课设计的三大要领。在场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解答了当前思政教师在教学设计、问题设置、微课制作等方面存在的困惑,有助于帮助思政教师进一步明确思政课教学关键性要素、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对于推动学院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姚如琢供稿、徐志敏摄影,郑志婷核稿)

讲座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