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8月19日-22日,由学工处牵头主办的2023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在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扬州大学举行。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王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副主任、扬州大学学工部部长施林峰,我校学工部部长徐成,扬州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周超,学工部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来自我校30家校外临床教学基地,50名校外兼职辅导员及校内31名专职辅导员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上,王院长首先感谢扬州大学能够提供此次优质的培训活动,随后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论述了我校“1+1+1”校内外协同育人工作模式,并希望校内外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借助此次培训活动,加强沟通交流,按照“校内校外一张网,教育管理一盘棋”的工作要求,在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学风建设、技能培养、生活资助、心理健康、安全稳定等方面引领服务学生,做一名有态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辅导员。
本次培训为期4天,以专题讲座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唐忠宝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举措,为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政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指导;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张信华老师鼓励大家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将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主任、扬州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叶柏森教授从“学生工作蜂巢模型的提出”“学生工作蜂巢模型的实践”“学生工作蜂巢模型的成效”三个方面向学员分享了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学生工作模式的扬大实践与扬大经验;扬州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2023年江苏省最美高校辅导员左红梅老师围绕“‘一站式’社区背景下大学生情感思政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主题,介绍了大学生情感思政的实践经验;扬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周敏结合自身处理危机事件的丰富经验,重点阐述了高校校园心理危机的工作流程。
为促进广大辅导员的交流,巩固提升培训效果,深化学习成效,杨婷副处长作《深化“三建三融”培育时代新人—校外协同育人构建1+1+1项目化行动支部》专题讲解,要求各小组要围绕“校外驻点班教育管理服务1+1+1行动项目建设”专题进行分组交流研讨。随后,各小组紧密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和自身实际,围绕教改驻点班学生思政教育、美育劳育、党建团建、心理健康、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等七方面取得的成效、主要不足及今后的工作思路谈心得、说体会。
8月22日上午,学员们前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新时代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实践体验。为期四天的培训,学员们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意识形态与舆论引导”“情感思政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层面开展了深入的培训交流与研讨考察,有效提升了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之路迈出坚实一步。
辅导员培训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学校将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努力搭建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成长平台,全力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学工处陈婷供稿、摄影,姚慧核稿)
副院长王辉作开班动员讲话
扬州大学学工处处长施林峰致辞
开班仪式
唐忠宝教授作“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专题报告
叶柏森教授作“聚焦立德树人 构建蜂巢模型 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学生工作模式的扬大实践”专题报告
张信华老师作“旗帜鲜明将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专题报告
周敏老师作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应急处置策略专题讲座
左红梅老师介绍大学生情感思政的实践经验
学工处副处长杨婷作专题讲解
分组讨论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