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切实提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9月26日至30日,我校两名指导教师带领实践团队,联合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赴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马家川村开展为期5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实现重要突破。

调研现场
前期筹备阶段,学校团委在项目申报指导、校际协作联络、实践物资统筹等方面提供全流程保障,为活动顺利启动筑牢基础。而实践目的地马家川村作为回民聚居村,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村民日常以方言交流,国家通用语言使用频率低,导致沟通存在现实障碍;另一方面村内留守群体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人员分散、作息不一,给集中组织推广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社会实践活动现场
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两校团队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专业优势,创新采用 “分散入户 + 精准对接” 工作模式,通过分组走访、一对一交流等方式,有效破解组织难题,实现了与村民的深度互动。实践团队紧扣政策宣讲、健康科普与文化传承三大主题,创新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医药卫生专业特色相融合,探索形成了一条符合偏远民族地区特点的“推普+健康”特色路径。尽管条件艰苦,团队成员仍坚守使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专业的服务态度完成各项任务,赢得马家川村干群一致好评。

活动合影
此次实践中,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在地优势,与我校团队紧密协作。该校团委、语委办积极协调当地驻村干部,在人员联络、方言翻译、路线引导及入户对接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为实践任务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关键条件。
作为我校首次获批的教育部推普专项实践,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民族地区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更积累了“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宝贵经验。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校际合作,完善实践工作机制,探索更精准、更有效的帮扶模式,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