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被以色列遗忘的英雄,中国给了他奖章” 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活动上,向国际主义抗日战士罗生特的亲属代表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章。这枚跨越国界的纪念章,不仅是对罗生特烽火岁月中奉献的致敬,更揭开了一段与中国医药教育紧密相连的历史 —— 其中,罗生特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渊源,既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这份国际主义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延续。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为罗生特亲属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1903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1927年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因受纳粹迫害,1939年,罗生特流亡到中国上海。1941年3月下旬,罗生特扮成德国传教士,来到了新四军军部驻地盐城,并被聘为新四军卫生部顾问。
当时,新四军面临着缺医少药的艰难困境,罗生特深知培养自己的医生队伍刻不容缓。于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华中卫生学校应运而生,而这所学校正是我校的前身。罗生特不仅在医院日夜工作,还走上讲台,将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以生动的故事和朴实的语言,要求学员们重视医务技术,钻研业务,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在他的努力下,华中卫生学校培养出了大批急需的医务骨干,为部队的医疗工作步入正轨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生特并非只局限于后方教学。每当战斗打响,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不顾个人安危,冲向炮火最猛烈的前线。在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艰苦环境中,罗生特凭借其高超医术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挽救了大批战士及驻地百姓的生命。他不仅为陈毅长子接生,还曾抢救过罗荣桓的生命,苏北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大鼻子医生”。1943年,在陈毅的推荐下,罗生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
罗生特对我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他是学校的奠基者,为学校的创立和早期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是精神的引领者,其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他的事迹也成为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文化名片,彰显着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开放包容的胸怀。
如今,在学校东园南门的铁军园,陈毅、刘少奇和罗生特三位同志的塑像巍然矗立。罗生特的身影在校园中,时刻激励着莘莘学子。当年他播下的医学种子,如今已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学校传承着罗生特的精神,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医德的双重培养,在医学教育领域不断深耕,涵盖了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等众多专业,为医疗卫生行业输送着各方面的专业力量。今后,学校必将继续传承罗生特的精神,在医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 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学校铁军园人物雕塑(从左至右:刘少奇 陈毅 罗生特)
新华社报道链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8/content_7038270.htm